一颗种子的“新”潮澎湃

发布时间:2022-09-23 

image

  黄河一岸,北纬35.18°

  是新乡人生长栖息的地方。

  千年前,牧野儿女延水而居,自给自足。

  千年后,新乡人用一粒粒种子,让我们所有人可以好好吃饭。

  用一粒“逆天麦种”改变世界

  从一碗面条到一个馒头,从一杯白酒到一瓶啤酒,它们都让麦子成为焦点。几千年来,小麦种子成为人类消除饥饿与贫困的“第一粒种子”。

  用央视的原话来说:全国13亿多人所吃的馒头中,每8个就有1个来自我们新乡的小麦品种“百农矮抗58”。

  这个传奇的小麦品种被誉为“黄淮第一麦”,播种面积占全国小麦播种总面积的十分之一。

image

  这个品种诞生在河南科技学院小麦智能实验室里,成功培育这个小麦新品种的是“麦爸”茹振钢,他是河南科技学院生命科技学院副院长、河南省杂交小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河南省小麦抗病虫育种首席专家。

  “用科技的力量装满中国粮仓,一定要让我们中国人吃饱饭,粮仓里堆满自家的小麦。”这是茹振钢的“麦子梦”。

image

  2014年1月10日,“矮抗58”项目获得2013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实现了河南省高校30年来在该奖项上零的突破。为我国育种事业书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更为促进国家粮食核心区建设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增添了砝码。

  而在此之前,业内不少顶尖专家都认为,我国黄淮地区小麦产量已经顶到“天花板”:让小麦既高产又抗倒伏?小麦想啥时种就啥时种?麦穗大了,能不能让籽粒多点?穗子多了,能不能让麦秆矮点?麦秆矮了,能不能耐瘠耐旱……

  这些苛刻的难题,让众人认为要进一步提高产量“难上加难”,而茹振钢用三十年时间找到了打破纪录的“神器”。

  “矮抗58”育种技术创新突出,成功地解决了小麦高产大群易倒伏、矮秆品种易早衰、高产品种品质不优和稳定性差、稳产性与广适性难结合等品种培育的四大技术难题,实现了高产稳产、矮秆抗倒不早衰、抗逆抗病适应性广、优质中筋、稳定性好等品种优势。

  成为近年来黄淮麦区推广面积大、推广速度快的特大小麦品种,2005年推广至今,矮抗58的种植面积累计超过了3亿亩,实现增产效益300多亿元,被誉为“黄淮第一麦”,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国家粮食核心区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image

  国审小麦新品种百农207,自2016年起成为全国种植面积最大的小麦品种,累计种植面积超1亿亩,产生经济效益超百亿元,在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

image

  它的发明人——河南科技学院育种专家欧行奇教授的育种初心始于1986年,36年间他只干了一件事,就是育好种,他先后主持培育了百农207、百农307、百农607等高产小麦新品种。

  除了矮抗58、百农207,我们还有荣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的“新麦18”;国审强筋小麦新品种新麦45,在2020、2021连续两年被农业农村部推介为核心示范展示品种;“新麦26”经专家实地测产验收,亩产达765.26公斤,创历史新高,引领中原、黄淮麦区强筋小麦高产稳产记录……

image

  如果说小麦是新乡农业的一张名片,那么小麦种业就是一张亮丽的“芯片”。新乡共有59家种子企业,1/4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品种,其中杂交小麦技术研究,高光效及优质强筋、抗赤霉病、抗倒春寒等品种选育技术研究水平位居全国前列。

  截至目前,新乡通过国家和河南省审定的主要农作物品种总量达到212个,仅“十三五”以来就达到68个,其中小麦品种40个,位居全省18个地市之首,形成了新乡县种子生产专业县和延津县、辉县市优质专用小麦种子基地县,常年小麦种植面积在100万亩左右,占据全省总面积的1/4以上。新乡种子以品种新、质量纯、品质优、色泽好而畅销,成为黄淮海区域重要的优质小麦种子集散地。

image

  这些新品种的不断问世,推动着河南乃至黄淮海地区农业生产的技术变革,为粮食安全和农产品有效供给发挥了重要作用,让中原大地一年四季都能耸起溢满丰收喜悦的粮仓。

  用一粒稻种书写超级传奇

  “新稻18号”是河南省第一个自育超级稻品种,而且目前仍是河南省唯一自育超级稻品种。

  这个品种诞生于新乡市农科院,主研究员为新乡市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所长王书玉。

image

  “超级稻(SuperRice)”的概念最早是国际水稻研究所于1989年提出,也称为新株型稻。但由于结实率低、米质差、适应性不理想等原因,超级稻一直未能大面积应用。1996年,原农业部正式启动了“中国超级杂交稻育种计划”,开始着力于超级稻育种研究。

  中国“超级稻”是指采用理想株型塑造与优势利用相结合的技术等途径育成的以产量大幅度提高为前提,综合表现优异的水稻新品种。中国超级稻的特色是:植株形态与生理机能相结合,理想株型与优势利用相结合;其表现是:在抗性和米质符合生产发展需要的基础上,配套超高产栽培技术完善后,比现有水稻品种产量有大幅度提高。当初,北方超级稻产量指标:百亩方实收亩产要超过780公斤,试验中比对照品种增产要达8%以上;米质指标:国标2级以上优质米;抗性:抗两种以上主要病害。

  在河南省,新乡市农科院超级稻育种研究起步最早。

  1

  1996年,新乡市农科院的“超高产优质水稻新品种选育研究”被立为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项目;

  2

  2001年,“沿黄超级粳稻选育、栽培及开发研究”被立为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项目;

  3

  2006年、2009年“黄淮地区优质超级粳稻新品种选育研究”、“沿黄优质抗逆超级粳稻新品种选育与示范”又两度获河南省重点科技攻关计划项目立项。

  这些立项标志着河南省科技厅对王书玉研究团队的超级稻育种研究成绩的肯定和支持。

  经过十年的努力,王书玉带领团队终于育成超级稻新品种新稻18号。2009年11月3日,农业部组织专家对江苏东辛农场对新稻18号百亩示范方,进行实收实打计产验收,平均亩产为807.8公斤。

image

  2010年1月14日,农业部在北京召开了超级稻示范推广品种确认评审会,从全国申报的26个品种中,评选确认新稻18号等12个品种为农业部超级稻品种,新稻18号排名第一位。

image

  也是我国黄淮稻区主导品种和河南省粳稻良种区域试验对照品种。这一良种的育成,填补了我省自育超级稻品种的空白,引领了沿黄乃至黄淮超级粳稻育种技术的进步,促进了黄淮稻区水稻生产的新发展,对国家粮食安全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此外,农科院还先后育成豫粳6号、新稻18号等国审水稻品种8个,育成新稻22、新粳优1号等省审水稻品种8个,创造了多项河南省第一。据不完全统计,王书玉主持培育的水稻品种在黄淮稻区累计推广7760万亩,总增产稻谷38.8亿公斤,新增社会经济效益约113亿元。

  按照国家相关规定,每一个新品种能推广应用的周期是10年,也就是说,一个新品种问世后不可能永远种植一辈子,这也意味着,这群科研人必须永远研究,永远前进。“科研,永无止境。”这或许是整个农科院人的精神力量。

  用一穗玉米推动改革

  上世纪50-60年代,我市育成的玉米品种“新单1号”“新双1号”两次推动全省玉米更新换代,为一亿人口的餐桌奉上了殷实的底气。

  而今天,我们培育出的一代代新玉米品种更让每一位河南人都骄傲无比。

  1个高叶酸玉米棒相当于1至2粒叶酸片,甚至可以代替药物叶酸片;富硒黑玉米有助于改善儿童视力;1个玉米棒的花青素含量相当于16颗蓝莓……

  这些玉米中的翘楚来自于新乡县小冀镇农田里的鲜食玉米,也是中国农业科学院与新乡县在半个多世纪的育种等领域中开发的新品种。如今,双方合作功效已显,院县共建的新品种展示试验基地种植试验品种已达100多个,特色玉米种植面积达到9000亩。

image

  而在新乡市农科院的玉米研究所,则积极顺应国家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依托“张学舜劳模创新工作室”,经过多年多点试验研究,调优玉米内部结构,选育出“新单58”等5个国审机收品种,使我国玉米育种水平走在全国前列。

image

  在开展普通玉米育种之外,积极选育鲜食玉米新品种,通过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新乡综合试验站引进50余份甜糯玉米种质资源,经过改良和创新,目前已选育出新糯602、新糯601、新糯191、甜糯99、新白糯018、新彩糯一号、新甜811、新甜810、新甜516、新水果一号等10余个甜糯玉米新组合,丰富了当前市场鲜食玉米品种和类型,对增加农民经济收入,深化农村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助推我市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着重要的积极意义。

  用一颗白菜称霸江湖

  在河南的厨师圈广传一句话:不知道“小包23”的厨师,不是个合格的吃货。

  这充分体现出“小包23”的魅力。

  这个家喻户晓、风靡全国的明星品种出自全国知名大白菜育种专家、原农科院白菜所所长原连庄。

image

  在新乡,我们吃的10个白菜中有9个都来自“小包23”。在整个中原地区,每10颗白菜里就有5颗是原连庄研发的“新乡小包23”,这个品种占据大白菜市场主导地位达20多年之久。

  30多年来,原连庄一共培育出近20个白菜品种,到今天没有一个被淘汰。这些品种主导中原,辐射全国,累计种植1000多万亩,实现了大白菜周年供应,创造社会经济效益20亿多元,为我国大白菜生产做出较大贡献,丰富了亿万国人的“菜篮子”。

image

  近几年,新乡农科院又在“新乡小包23”的基础上,陆续推出了“新乡小包26”“新科红妃”等品种,赢得了广大菜农的信赖。

  可以说新乡市农科院白菜所产的菜品占到了整个中原地区的半壁江山,成就了新乡市农科院白菜所在中国“扛把子”的江湖地位。

  但如果你认为农科所最擅长的菜品只有白菜,那就大错特错了。

  所里培育的花生品种“新花1号”已经通过省审,食用菌平菇“新科108”填补了新乡市食用菌种植史上省审的空白。

  中原农谷在新乡

  而今囊括千亿级种业和粮食产业集群的中原农谷落户新乡市平原示范区,“新乡·中国种谷”建设已纳入河南省“十四五”种业发展专项规划,从此,新乡担负起了推动河南省由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转变、从更高水平上筑牢国家粮食安全根基、让中国人的饭碗端的更牢的使命。

image

  2022年4月13日河南省政府正式发布“中原农谷”建设方案,举全省之力打造中原农谷,创建种业科技创新高地,为全国打好种业翻身仗作出河南贡献,走出河南路径。

  “中原农谷”总体布局为“一核三区”,“一核”就是以种子、种苗、种畜(禽)为主攻方向,打造以种业为突出特征的农业创新高地和农业科技新城的平原示范区。“三区”就是以延津县部分区域为主体的东区,以新乡县、获嘉县部分区域为主体的西区,以原阳县部分区域为主体的南区,总体规划面积1476平方千米。

  新乡平原示范区作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区、郑新深度融合发展的桥头堡,区位优势明显,内涵式农业发展潜力巨大。

  现在无数顶尖育种专家们正在这里打造国家育种创新引领型新高地、我国种业体制机制创新的“试验田”、具备国际竞争力的种业“航母”集群。

  预计到2025年,“中原农谷”将建成国内一流的种业创新平台,种业产业化实力迈入全国第一方阵。到2035年,“中原农谷”将成为国家区域性农业创新核心力量,打造千亿级种业和粮食产业集群,为保障粮食安全,落实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贡献力量,让中国粮更多用上“中国芯”。

image

  新乡有何实力?

  其实,新乡农业从来都是“天资优秀、后天努力”的典范,从自然禀赋上看,新乡具备水、土、光、热的黄金配比,是公认的“小麦最宜居地”;从人文因素上看,新乡在农、学、工、商方面本就初具农谷雏形,食材备好,只等大厨就位。

  而伴随中原农谷建设、建成,新乡必将站位新高地,也必将把全“新”的新乡呈现给全世界。

  一粒种子之间

  人间烟火之美,

  往往与吃有关。

  粮食

  关乎一个国家的安全。

  历史反复证明

  国家的兴衰与存亡

  有时只在一粒种子之间。

  图片

  有人说,育种的科研人员都是逆行者,他们需要顶风冒雨、严寒酷暑中去实验田观察苗木的生长情况。

  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科研精神,荒芜才变成沃土,粮食才装满粮仓。

  这种精神也在我们新乡不断接力,一代代科研人员以报国热情和技术攻关,播撒下千千万万粒种子,孕育出平川良田。我们才可以在每年都能看到“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才可以在恶劣的条件里,依然可以好好吃饭。

  今天的我们已然看不到饥饿,

  正是因为有人埋下了一颗种子,

  一颗自给自足的种子。

  而每一颗种子的背后,

  是卧薪尝胆,秉烛达旦,

  是居安思危,远瞩高瞻。

  



主办单位
河南省科学技术厅 | 河南省教育厅 | 河南省农业农村厅 | 新乡市人民政府
承办单位
新乡市科学技术局 | 新乡市教育局 | 新乡市农业农村局 | 新乡市平原示范区管委会 | 新乡农业高新技术发展促进中心

首页|日程|嘉宾|云体验|合作伙伴

地址:新乡市人民路与新二街交叉口三合一综合大楼456房间

第六届高校院所河南科技成果博览会 版权所有

备案号: 豫ICP备18032736号-1

关闭